央行:在线存款扰乱存款市场秩序,增加中小银行流动性隐患

   时间:2021-09-04 17:53 来源:澎湃新闻评论:0

  今年1月,金融监管部门叫停了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9月3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详细阐述了上述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

  央行在报告中披露,截至2020年末,约89家银行(其中84家为中小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的存款余额约550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27%。在这89家银行中,央行评级8级以上的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余额占比近50%。某家高风险银行70%的存款为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的异地存款,而其同业融资占总负债比重从2019年末的30%下降至3.2%。

  平台存款产品均为个人定期存款,以5 年期存款产品为主(占比63%),利率普遍较高,年利率最高4.875%,已达到市场利率定 价自律机制要求的上限。在上述业务开展中,互联网平台不对个人客户收费,但会对合作银行根据日均存款余额的0.2%~0.5%收取导流费。

  央行称,互联网平台存款存在四大问题:

  首先,互联网平台违规开展代办储蓄业务。平台不仅集中展示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信息, 还为客户提供了产品购买接口,进一步掌握了存款产品的运营、数据和客户权限。强势平台甚至限制客户在银行自有渠道(如手机 银行APP、网上银行等)对相关产品进行查询 和存取,客户只能通过平台操作。这种模式 下,平台事实上未经批准开展了代办储蓄业。

  其次,地方法人银行突破经营的区域限制。借助大平台品牌和流量优势,地方法人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在全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偏离了服务当地的经营定位,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不匹配。银行和平台没有利用现有技术手段识别客户与银行经营区域的匹配性,为逃避监管,甚至刻意屏蔽部分监管力度大的重点地区。

  第三,扰乱了存款市场秩序。一些平台对存款产品按利率从高到低排序展示,加剧了银行竞价揽储的行为,推升银行资金成本。部分银行为了吸引客户,甚至通过缩短付息周期、 提供现金奖励或发放购物券等方式变相提高存款产品利率,突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的要求。如某银行5年定期存款,每3个月付 息,利率达4.1%,而3个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仅1.1%。

  最后,在线存款也增加了中小银行流动性隐患。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具有开放性、利率敏感性高、异地客户为主、客户粘性低等特征,稳定性远低于线下存款,导致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和核心负债比例等流动性指标高估,不能充分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此外,声誉风险的影响也被强化,一旦银行或平台出现负面舆情,极易导致“存款搬家”。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天天快报
每天新鲜内容播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