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表/任海
昨天上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关于北京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预算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财政收入完成5932.3亿元,增长8.1%,超过年初预期。2022年,北京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将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实现4%增长水平。
北京财政收入质量居全国第一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首都经济持续恢复、财源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等因素带动下,2021年本市财政收入好于预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3月份起,连续九个月两位数增长,12月份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全年完成5932.3亿元,增长8.1%,超过年初预算5.1个百分点。
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表示,整体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特征明显,增速与全年GDP增速基本同步,受2020年突发疫情财政收入低基数增长的影响,运行总体呈现“上半年逐步回升,下半年稳步回落”趋势。
如何辩证看待2021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吴素芳表示,本市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促进了财政收入超预期增长;财政政策保持稳定有序,预算执行总体良好,也为恢复经济赢得了主动。
去年全年财政收入呈现四大特点:首先,2021年财政收入属于恢复性增长。前两年,全市财政收入低位运行,主要是受经济下行、突发疫情、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2021年在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带动下,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的特征明显,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增长2.0%。第二,我市财政收入质量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2.3亿元中,税收收入的占比达87.1%,比前几年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从上年的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税收占比的提高也印证出我市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重点行业对财政增收形成重要支撑。在积极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规模排名首位的金融业财政收入仍实现6%以上的稳定增长,贡献全市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稳住了全市收入的基本盘。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经营活动较快恢复,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发挥了较强的拉动作用。第四,特殊增收因素也发挥了较大的带动作用。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新冠疫苗生产企业、重点软件企业业务迅速增长,形成一次性增收,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速2.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这些特殊性增收因素的话,财政收入同口径增幅是5.8%左右。
算好精细账 开源节流保重点
“面对常态化的紧平衡态势,政府过‘紧日子’不仅是应时之举,也是长远之计。”吴素芳表示,2021年,全市财政系统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开源”与“节流”并举,既做大财政“蓄水池”,也算好财政“精细账”,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政策支持和综合财力保障。
“开源”方面,本市财源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将服务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送到企业“家门口”,推动符合首都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21年,全市新注册企业数量增长近三成,迁入企业增长近六成。完善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471亿元,政府出资放大倍数至4倍左右。本市保持减税降费政策连续性,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前三季度减税降费合计约781.7亿元。支持23个“两区”建设项目、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首钢数字智能产业研发园区等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节流”方面,建立分层分类保障机制,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重点保障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服贸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实和全市性重点工作,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编列市级部门一般性履职支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在近年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2021年继续按10%的比例压减出国、会议、差旅和培训等经费,按45%的比例压减课题经费等。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
民生支出持续保持八成以上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始终坚持节用为民,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把有限的财政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吴素芳介绍,近年来,本市民生领域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八成以上,支持实施一批重大民生政策,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质量更高。2021年市级教育支出373.5亿元,主要是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推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落实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政策,实施中小学新增学位2.8万个。
“弱有所扶”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21年市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2亿元。推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为86万名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建成养老家庭照护床位3500张。给予4.2万张社会办养老床位运营补贴。建成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7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92家。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帮扶本市3.9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病有所医”再上台阶。2021年市级卫生健康支出227.2亿元,加快支持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安排新冠疫苗免费接种资金,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资金保障。
“住有所居”不断取得新进展。去年1至10月建设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6.1万套(间),竣工8.3万套(间)。支持各区开展老旧小区整治等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交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互联互通,与北三县共建快速公交走廊。支持京哈、京雄高速公路,以及地铁19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推动重点城市交通堵点改造等。
今年财政收入预计首次突破6000亿元
“2022年北京财政收支的主基调是,增收潜力和减收压力并存,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总体上看,2022年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将趋于吻合。”吴素芳表示,考虑到继续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让利于企、让利于民,以及疫苗降价后可能带来的财政收入减收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预期目标为6169.6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增长4%,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略低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实现小幅增长。
在财政收支依然严峻的情况下,“紧平衡”态势也呈现出与以往财政收入零增长、负增长不同的态势。吴素芳介绍,2022年的“紧平衡”,主要体现为收入回归常态运行,但各领域资金需求快速增长。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工作要求,通过调结构、盘存量、抓统筹、保重点等方式做好保障。在支出安排上,体现“两增一减”:优先安排民生保障、城市运行经费等刚性支出,聚焦保障中央及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支出,“从严从紧”安排部门常规履职支出。其中,2022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7.09亿元,下降1.1%。
(原标题:去年北京财政收入5932.3亿元增长8.1%超年初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