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运河畔四景区将实现水陆皆连通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创建首个5A级景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它包括大运河森林公园等4个区域,提升工程完成后,水陆皆连通,路上环线达25公里。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包括四个区域,分别是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西海子公园葫芦湖景点片区、燃灯塔和周边古建筑群。为创建5A级景区,四个区域将连通并提升。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魏昀赟介绍,提升区域总面积约8.55平方公里,北至通燕高速,南抵甘棠大桥,河道段长12.1公里,水域面积2.56平方公里,沿途穿过北关闸桥、千荷泻露桥等10座桥梁。
整个景区的游客线路按照“1+1+6”景区游线体系构建,即“1条水上大环线+1条陆上大环线+6条景区小游线”,采用“游船+步行+电瓶车+自行车”多种交通方式串联起景区的各个景点。有条件的区域将增加5处休闲健身场所和4处无动力儿童活动设施游乐场地。
运河碧波原本就串联4处景区。可陆上环线又如何打通?
中建建筑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阎晶介绍,景区陆上大环线全长约25公里,全部步道将拓宽到4米及4米以上。“我们反复踏勘路线,总共排查出6处断点,因地制宜逐一突破。”阎晶说,每个断点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将对道路加以改造,有的调整闸桥断面,有的需要市属单位协调。目前,改造方案已经确定,即将开始施工。
除了两个大环线,景区还有6个小游线,各有特色。如,燃灯塔景点小游线植入状元文化展、北运河非遗传习所等沉浸式体验;运河文化广场小游线的特色是以展示运河文脉为主;运河2号码头小游线则是以科技体育为主线;东岸和西岸的小游线是亲子娱乐首选;月岛闻莺小游线以登高瞭望和湿地科普为特色。
“我们邀请专家对运河文化进行了梳理,建立了文化图谱,将以各种形式体现在提升工程中。”魏昀赟介绍,最直观的就是景区中将添加文化符号,如船帆、漕船、皇木等。更深层次的则是对文物和古老景观进行复原,如三庙一塔景区已完成修缮,今后还有望复原石坝码头。在文创方面,将开发整体文创IP,并建设主题邮局。
漕运码头是景区的重要节点,主打非遗、市井文化的特色。漕运码头附近自古市肆繁华,前些年拍影视剧还遗留下一些小铺子、小商街,在此次改造提升中恰好可加以利用。政府部门还将引导漕运码头的业态,使之拥有交通集散、旅游咨询、文创等复合功能。
漕运码头改造提升效果图
相关新闻
减少人为扰动,为野生动植物留一片乐土
本市20处绿隔公园将开辟自然带
本报记者 朱松梅
公园不只是市民的乐园。今年,京城20处绿隔公园将开辟自然带。自然带将适度保留荒野状态,并且婉拒游客,让动植物能够自由栖息。
近日,记者来到西四环外的老山休闲公园。这里是城区唯一的自然山林,休闲游憩设施也健全,来遛弯儿的市民不少。越往北走,林子越密,藏于林间的鸟也叫得越欢。“这里有不少刺猬、野兔、花喜鹊,候鸟迁徙季更热闹了。”公园负责人张维良介绍,按市里的要求,老山休闲公园要划出10%的面积作为自然带。“北边这片儿游客少,生态底子也好,非常适合作自然带。专家已经论证过好几次,马上就要启动建设。”
什么是“自然带”?通俗点儿说,就好比喧嚣都市中的一片荒野。它们镶嵌在公园绿地中,面积相对较大且拥有良好的连通性,避免人为干预,促进自然演替,为野生动物保留栖息空间和必需的食物资源。
市园林绿化局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杜建军介绍,经过多年建设,四五环路附近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已基本建成,102个公园落成。今年,本市将在老山休闲公园、八家郊野公园、北坞郊野公园、将府公园等20处绿隔公园中尝试划定自然带。其划定因地制宜,约占每个公园面积的10%左右。就拿老山休闲公园来说,总面积80公顷,其中北部的自然带约7.9公顷。
设置自然带的目的是减少人为扰动、保护生物多样性。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不管,而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调整。张维良带记者在林间穿行,四周的油松、桧柏挤得密不透风,野生构树长得又高又快,争夺了过多的养分。哪怕是在晴好的天气,林子里也是遮天蔽日。
在自然带建设中,将对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进行调整。过密的树木要进行疏伐,让阳光能穿林而下,清风也能潜入林中,改善树木长势。树种单一的林地,要种植一些景观植物和花灌木,构建混交、复层、异龄、多功能的森林群落。
森林是小动物们的家。为了给它们提供更多口粮,自然带之中要补种食源、蜜源植物,如海棠、黑枣。年复一年被雨水冲刷出的山沟,也将因地制宜开辟成一个个储水洼,让口渴的小动物们来痛痛快快喝个饱。此外,自然带外围还会种植紫穗槐、金银木等多刺、蔓生植物,它们好像一层软隔离,既能阻挡游客进入,也不妨碍动物们穿行。
到今年底,20处绿隔公园将完成自然带营造。今后,北京的城市公园、绿地将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自然带;每座郊野公园都要建一处自然带;平原造林地区每1000亩地块,也将建设不少于一处自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