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俐
500多位各界嘉宾、一主四分五大论坛、三条观摩路线、两场重磅发布……7月25日至26日,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的2022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一张崭新的首都文化名片惊艳亮相。
高端平台:
业界领军人物共赴北京文化之约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一流文化人才汇聚和培养之地。正因为如此,北京文化论坛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打造文化领域全国性品牌论坛的底气和实力。首届论坛上,政府部门和文化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知名作家、演艺人士以及基层文化工作者等各界嘉宾500多人出席,可谓群贤毕至。
“我在北京差不多生活了半个世纪,北京影响了我,艺术氛围非常浓厚。”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论坛上为“书香京城”点赞,“很多地方在打造15分钟阅读圈,有的则开展丰富的阅读分享活动,北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在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凝聚力。”让清华大学教授吕舟感动的是,申遗工作正在由专业部门的事情变成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
“北京既是全国文化中心又是双奥之城,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著名导演张艺谋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砥砺前行,让北京冬奥精神在新时代的文艺事业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除了在京的业界大咖齐聚一堂,北京文化论坛也开始将影响力辐射到全国乃至世界。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说,希望北京更好地发挥文化吸引力作用,搭建一系列全国性的平台,给各地文化提供全景式展示空间。赫尔辛基市文化和休闲部常务部长劳拉·阿尔托则通过视频形式向中国朋友问好,期待彼此密切交流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之美。
重磅首发:
十件大事及产业白皮书鼓舞人心
7月25日上午,走进开幕式会场的嘉宾们,纷纷被桌上摆放着的一本图册吸引了。这本沉甸甸的《“京”彩文化——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就图册》,精选200余张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五年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累累硕果。
随后发布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更是在会场内外“刷屏”了。
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成为首都红色新地标,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京召开……凝聚着首善之区坚持价值引领的风采;琉璃河遗址考古新发现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体现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新貌;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8K超高清电视频道开播,《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精彩呈现,北京文化产业新业态迸发新活力,“书香京城”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深入人心……这座城市因文化浸润而格外精彩。
同样鼓舞人心的还有《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的一系列数据。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67元,同比增长12.2%。数字背后,是北京文化产业面对疫情压力实现较快增长的韧性,以及文化消费持续回暖的信心。
沉浸体验:
三条观摩路线串起城市文化地标
北京文化之美还需要沉浸其中,才能真正体验。为此,论坛围绕中轴线、首钢园和大运河等城市文化地标,特别设计了三条现场观摩路线,让与会嘉宾充分感受中轴线申遗保护、老城有机更新、红色文化传承、工业遗存绿色蝶变、非遗活态传承、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等带来的无尽魅力。
沿着中轴线从南向北,观摩团在前门三里河漫步,感受“老胡同现代生活”;到颜料会馆观赏“会馆有戏”演出,体验百年会馆焕彩重生;走进北大红楼,重温红色记忆;登上钟鼓楼俯览古都,见证历史与现代的奇妙交融。
在城市副中心观摩线路中,130多位嘉宾参观了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等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由衷地说:“此行让我对大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时尚和新鲜的吸引是暂时的,唯有历史和文化才是一个地区或景区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景山段的观摩路线则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在这里,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见证中国冰雪健儿勇夺双金的首钢大跳台仍在书写传奇。当晚,“山河永定,共向未来”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首钢园盛大开幕。在流光溢彩的三号高炉,一场“大型沉浸式交响音诗画”令人沉醉其中。
观点激荡:
聚焦热点话题打造思想盛宴
会场外的活动精彩多元,会场内的观点交锋也不断爆出“金句”。在五大论坛上,多位嘉宾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在“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分论坛上,中轴线申遗保护、博物馆之城建设、红色基因传承赓续、文物活化利用等,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文化+艺术,让文物更加生动地浸润人心。”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说,故宫尝试与艺术院团开展合作,通过动静结合、音画结合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同时开启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上,一名叫文京京的“AI虚拟主持人”现身主持,让大家眼前一亮。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表示,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急需复合型人才发挥桥梁作用,这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围绕“如何推动产生文艺精品”和“新时代的影视精品创作”等话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演员于和伟等畅聊了整整四个小时。在《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看来,很多年轻观众并不是对红色题材作品不感兴趣,他们反感的是悬浮的、不接地气的作品:“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拍出真实、具有真情实感和力量的作品。”
“现在的中国已经从翻译世界的阶段,进入到了翻译中国的阶段,几十年前我们向中国介绍世界,现在我们要向世界介绍中国。”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在“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上的一番话,更是道出了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
2022北京文化论坛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这些精彩的观点还值得我们继续思考。未来,北京文化论坛将打造成建言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的一流平台,塑造为具有中国风韵、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更好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