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物建筑“活化”成公共文化空间
回龙观城市会客厅里的夏日音乐会。
本报记者 路艳霞
近日,寺锦·城市会客厅启动新友邻招募计划,该计划期待从事非遗、书画、戏剧、声乐、舞蹈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的热情加入,将这里打造成包容、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空间。寺锦·城市会客厅位于回龙观玉光寺内,在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寺里,前一阵子破天荒开了一场夏日音乐会,当流行音乐和古老寺庙相遇的时候,100余位观众的激情被瞬间点燃。这个城市会客厅的开放,更是北京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最新典范。在北京,一些文物空间变身为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出独特而旺盛的活力。
古寺里
年轻人的笑容感动人心
玉光寺在回龙观居民身边存在多年,早在2010年,昌平区文物局对其进行修缮,后来回龙观村史馆在此建成,但只对特定人群开放。如今古寺成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无疑给回龙观居民带来莫大惊喜。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工委书记霍琨说,2021年曾在玉光寺开过一场新书发布会,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居民们谋面。让他没想到的是,居民们对玉光寺充满了好奇,有的居民还真正走进了古寺。“他们发现玉光寺有着独特魅力,说能不能在这里搞一些公共文化活动。”回龙观街道于是在网上组织调研,十几个小时回收调查问卷8000余份,调研结果表明,居民们对文化休闲、协商议事的呼声最高。
回龙观街道后来请来第三方运营团队——优和时光(北京)文化中心有限公司。“回龙观街道年轻人多,63%的人口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文化水平高,见多识广,但是过去的社区活动主力都是中老年人,因此,我们希望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年轻人参与,进而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霍琨说,在和运营团队接触的初始阶段,就明确了不搞稀松平常的活动,而要推出高品质、有创意的活动。最终,经过社会化运营,老空间获得有机更新,戏剧、艺术、阅读、手作、茶艺、观影、市集等多种文化体验活动让居民们感到欣喜。
尽管如此,当这些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根植在古寺的时候,运营方还是非常谨慎的。“举办夏日音乐会,我们原本有点担心,选在晚上,附近又是稠密的居民区,会不会出现扰民?”霍琨说,运营方提前跟居民进行了告知,当天,现场调音师反复进行音量调整,最后既满足了现场观众需求,又未产生扰民问题。当现场看到参与者以年轻人为主,每个人脸上写满了笑容,霍琨说:“我觉得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玉光寺变身公共文化空间,坚定了霍琨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信心。他透露说,回龙观街道还会将另一处古寺进行开发利用。
古塔下
正阳书局成中外读者的家
事实上,早在2014年,北京就开始了通过社会力量对文物建筑活化再利用的探索,位于西四南大街万松老人塔院子内的正阳书局,正是首家“探路者”,它在众人的热情关注中一路成长。
这几天天气炎热,正阳书局的读者依旧纷至沓来,在老物件前,在各种关于北京的新旧图书前,读者们驻足良久,他们将对北京的满腔热爱倾注在此。
对于正阳书局创始人崔勇来说,这8年的历程非同寻常,“在西城区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免去房租的背景下,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经营成本,正阳书局把这一部分成本和经营特色结合起来,进行成果转化,已经有文物活化拿得出手的成果了。”据崔勇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正阳书局不再是单纯的实体书店,已成为面向读者、面向社会的重要文化窗口。深耕北京历史文化内涵,正阳书局出版的图书已有10种,图书销量已达数万册,文创产品也成为热门。不仅如此,5万张北京老照片正在进行数字化处理,而与中国电信天翼云图的合作也在进行中,“通过运用5G、AR、数字孪生技术,正阳书局的特色场景、万松老人塔的细节、砖塔胡同的历史变迁、中轴线及老北京城的历史影像都将进行立体、沉浸式呈现。”崔勇说。
更重要的还有,正阳书局已成为热爱北京历史文化的中外读者的家。崔勇说,巴西驻华大使馆的官员们前几天刚刚来这里,他们要回国了,集体向正阳书局告别,这些忠实读者还采购了一批北京历史文化图书,作为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重要纪念。特别令崔勇感动的是,不少读者因为和书局结缘,又成为了作者。新书《阜成门外关厢琐记》正处于编辑阶段,作者张国庆已83岁了,而为这本书义务画插画的杨宝忠也是一位忠实读者,两位老北京珠联璧合,令这本书文字清新自然,插画生动可爱。
故居里
这家图书馆精心维护
在北京,公共文化空间与文物活化利用相互融合已成为常态,各方人士早已形成共识,珍惜文物空间,容不得半点闪失。
椿树书苑占地面积365平方米,始建于民国初年,著名报人林白水先生曾栖居此地。西城区椿树街道按照古建文物活化利用的标准,把这个记录了历史沧桑的地方,拓展成全国首个“社区图书馆加博物馆”的市民文化活动空间。椿树书苑2019年开办,去年底又进行重新整修。
拾级而上,轻轻推开书苑朱红色的院门,即便是中午也有读者在工作或阅读。很多细心读者发现,这家图书馆焕然一新,儿童阅览室孩子们的书桌、座椅全部换新,阅览室灯具也全部更换,而书架的摆放、空间的布置也更简洁、明快,党建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等各个空间划分清晰。西城区益联社区事务中心负责人张明磊告诉记者,图书馆在整修过程中非常小心,没对文物建筑本体做任何改动,而每日不能少的烟感器检查更是不容有丝毫马虎。
崔勇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文物空间的安全,正阳书局小到插线板大到空调,用的都是名牌产品,以免造成隐患。
小心翼翼保护公共文化空间的同时,运营者遇到的难点也值得关注。文物空间一般室内面积有限,这对书店、图书馆图书复本摆放造成了压力,“为增加摆放图书品种,每本书减少复本,我们只能卖一本赶紧补一本,这是高效使用空间不得已的笨办法,但也增加了工作量。”崔勇说,不仅如此,因为经营面积不达标,在实体书店评选中,这些书店还将面临落选的结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文物空间开书店更面临难以取得营业执照等难题。因此,业内人士认为,鼓励文物活化利用,还应出台相应的细化措施,以保证运营的顺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