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1月7日16时许,石家庄市蓝湾家园小区,靳瑞峰和儿子间的象棋比赛战事正酣。紧张的气氛再加上21℃的室温,让两人感觉身上热乎乎的。
当日,立冬逢寒潮。河北迎来全省性雨雪、寒潮、大风天气,各地气温出现“大跳水”。气象信息显示,石家庄的最低气温已经跌破冰点。
秋未远,冬已至。突然而至的寒潮没有打乱小区里百姓的生活,因为有人比他们更关注百姓的冷暖。
11月2日下午,蓝湾家园小区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正谱走进这里,随机入户走访群众,感受群众家中的温度,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就在前一天,11月1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河北全省正式启动供热,比11月15日法定供暖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屋里暖了,百姓的心也热了。
这是河北根据天气变化,连续四年在全省范围内提前供暖。
供暖一次又一次跑赢了寒流。尤其在今年煤电供应紧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供暖季依旧提前到来。
冬季供暖是民生工程。打破常规、“看天”供暖,彰显着省委、省政府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
2017年11月17日夜间,主政河北尚未满月,王东峰便轻车简从深入石家庄市两个社区和供热站,暗访检查居民供暖情况,摸暖气、看温度。
此后四年,王东峰入户访暖的足迹遍布石家庄市市内四区和高新区。
此后四年,“看天”供暖、按需供暖、提前供暖在河北已成常态。2018年,所有供热企业于11月8日提前点火试运行。2019年,在王东峰主持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超前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提前启动供暖工作。2020年,除张家口、承德市已供热地区按规定以外,其他尚未供热地区全部于11月1日起供热。2021年,全省11月1日启动供热。
为群众办实事,不畏多、不畏难,只怕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什么时候供暖,供暖以后暖气片热不热,这是寒流到来时群众最关心的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河北省各级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用心用情办好提前供暖这件实事,让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不再用“成本计算”怼回群众多年的提前供暖诉求。
“2021—2022年度采暖季法定供热日之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全省有3次不同程度的冷空气活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为确保群众应对低温天气用热需求,全面做好采暖季期间安全供热保障工作”……在启动供热的动员令里,人们看到了多部门对天气的精细研判,看到了政府心贴心地关切百姓冷暖。
不再用“历史问题”为管网末端暖气不热开脱。
工期往前赶,设备提前调:10月25日前完成新建和改建的供热设施建设,完成供热设施和居民小区供热隐患排查检修;10月30日前完成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的注水、打压、调试工作。
不再用“繁琐手续”应对居民对室内温度的争议。
线上,省市县三级供热监管信息平台共有17万个典型热用户室温采集点,实时感知着2万个居民小区的温度,覆盖了96%的居民小区;线下,无数“供热管家”奔忙在居民家中,知群众冷暖,解群众难题。
千难万难,心中有民就不难。
这个采暖季,河北省城镇总供热面积预计达14.9亿平方米,新城区接入了市政管网,老城区更换了崭新热网,公租房里也暖意融融。
河北提前供暖,但不增加百姓取暖费用。这本“民生账”背后的“经济账”,也值得关注。
一方面,各市县财政部门要落实好供热增加成本费用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供热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改造,实现内部挖潜和自身发展。
河北华电裕华热电有限公司在完成石家庄市栾城区热网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利用项目一期燃煤机组热再工业抽汽,向栾城区装备制造基地和制药企业供应生产用蒸汽,为地方工商业用户提供清洁优质热源。该公司向着能源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型发展。
国家电投东方能源(河北公司、雄安公司)热力公司、衡水恒通热力公司等供热企业应用智慧热网平台数据分析,精准调控管网运行,实现按需供热,既保证远端用户供热效果,又有效避免近端用户室温过高、热源浪费现象,降低生产成本。
从河北省住建厅了解到,全省已有94%的供热企业实现生产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94%的换热站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管控,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为百姓达标供热、舒适供热。
河北省清洁供热也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为主、清洁能源为辅的热源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省城市清洁供热全覆盖。(河北日报记者宋平、吴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