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居民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群众解忧,石家庄市于2020年启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试点。市卫健委作为牵头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紧密落实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备案婴幼儿照护机构128个,备案托位数达到8931个,试点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日前,记者走进省会部分婴幼儿照护机构进行实地探访。
试点推进规模不断扩大
长安区第四幼儿园坐落在市中心繁华地带的中山路上。作为一所公办幼儿园,长安四幼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和计生协组织密切合作,开展了3岁以下幼儿托育班试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大家手拉手排好队,下面我们把小椅子搬到那边去好不好?”在托育班里,老师正在教刚入学的小朋友适应集体生活,培养一些力所能及的动手能力。孩子们虽然入托只有一个月,但反应灵活、秩序井然,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在另一间活动室里,大一些的幼儿正在进行游戏。爬楼梯、过独木桥、骑木马……大家玩儿得热火朝天,越发显得活泼可爱。孩子见到来人还主动打招呼,大方开朗的性格非常惹人喜欢。
长安四幼办公室主任田洪涛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开设了4个幼儿托育班,共有80多个2-3岁之间的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入托时间,园里制订了相应的生活和教学方案,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照护培育。
“刚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月的适应期,在园时间相对较短,以后逐渐延长。老师们从孩子生长发育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身体和智力的变化,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照护,力争让孩子快乐成长,更好地融入集体。”田洪涛告诉记者,长安四幼开办幼儿托育班试点以来,规模从1个班到两个班再到4个班,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累计托育2-3岁幼儿180余名,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
科学托育幼儿健康成长
位于丰收路和百花街交口的石家庄市开布托儿是一家民营机构,这里开设的幼儿托育班试点也有3年时间了。目前收托规模为160人,设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和混合编班。托育班级一个班最多可以容纳25个孩子,配备4名老师,都具备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或者育婴师证。除了常规的健康知识、儿童发展学的知识之外,老师们还要定期接受急救训练和CPR训练等。
开布托儿机构负责人石虹告诉记者,低龄幼儿身体认知都处于快速发育期,尤其是对于一岁到一岁半之间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恰好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对此,托育机构专门设计了适合孩子特点的一日流程。比如幼儿园的一堂课可能30分钟或者40分钟,但是托育班的一节课在20分钟左右。老师们根据孩子年龄发展特点制定了生活化、个性化的课程,分为生活体验、乐动生活、宝贝厨房等三大类。在一周的课程计划里穿插进行。这样把学习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训练幼儿的主动思维并形成自主能力。
每个学期末,园里还会对孩子进行成长测评,让家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种评估-知道-发展的循环互动模式,能够科学而全面地对儿童的成长进行质量管理,达到发展目标、过程及效果的最优化。
规范提升推进医育结合
为做好幼儿托育照护工作,作为牵头部门的市卫生健康委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示范性婴幼儿照护试点工作方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工作目标、任务。同时按照“一年试点现行,三年全面铺开,五年巩固提升”的总体安排部署,探索在全市建立家庭照护、社区统筹、托幼一体、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多种类型照护服务模式。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18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工作合力。
在具体工作中,石家庄市以满足不同类型家庭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多种类型婴幼儿照护试点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已备案婴幼儿照护机构128个,备案托位数达到8931个,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其中栾城、灵寿、井陉3个县有4个机构积极申报并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市卫生健康委还组织专家,对托育机构进行星级评定,遴选出65家机构为市级婴幼儿照护试点机构,其中有25家机构被评为省级试点。
为规范提升婴幼儿照护工作水平,石家庄市还积极探索医育结合。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全市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为婴幼儿家庭和托育机构提供优质可及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实施规范化管理、指导和监督。市级正在积极研发托育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平台,拟实现育儿科普、机构管理、托位预约、数据统计等多种服务管理功能,婴幼儿家庭和托育机构之间建立信息通道,不断满足托育需求。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预计信息平台建设将于2022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