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照耀下的津城,草木葱茏,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鸥鹭飞鸣,拥抱着绿色的希望……
为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津沽大地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昨日,来自我市社科理论界和文学艺术界的专家、作家、艺术家兵分两路,深入津南区八里湾、西青区王稳庄等双城绿色生态屏障标志点位,开展采风调研活动。
把论文写在绿色广袤大地上
“岭坡碧绿郁葱茏,流水涓涓翠鸟鸣”,走进位于津南区西南部的八里湾,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秀美画卷顿时跃然眼前。
漫步徜徉在这绿色的海洋,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天津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徐中由衷感叹:“心旷神怡。”“绿色生态屏障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代表作。”徐中说,最近,市委党校在和津南区接洽,准备在这里开设现场教学基地,要让学员们在参观学习中体会天津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驻足八里湾生态驿站,当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领军专家、教授李健看到原来的旧厂房经过再利用发挥了新功能时,给出了大大的赞:“这是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未来,他不仅会在教学中把这种示范项目与理论有机结合,讲给大学生听,还会向外省市作宣传。
还有很多专家表示,要把天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融入今后的课题研究中,真正把论文写在绿色广袤大地上。
著名作家高林友有备而来,他手持一支录音笔,每当产生新的灵感或是听到他人的感受,就按下录音键记录下来。高林友告诉记者,津南区是他出生长大和长期工作的地方,此次回到故乡,他感受到的不仅有乡情,更有震撼。“过去的荒草洼变成了一汪清水,过去的荒草地变成了稻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真是无比幸福。我计划把今天的感受写成一篇散文,今后也要经常来采风,作家只有心中有爱、眼里有景、脚下有泥,才能写出好文章。”
写出人民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西青区王稳庄,昔日的“钉子小镇”已经变成了集林、田、水、草为一体的西青绿色廊道,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漫步其间,湿地湖岛相间、阡陌稻田交错的壮美景象令大家放慢了脚步。市美协的画家们不禁拿出纸笔,以速写形式记录下眼前的美景。看到眼前的生态美景与远方的高楼大厦,中国美协副主席、市美协主席王书平激发了创作灵感,他对记者说:“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象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要根据速写创作一幅作品,名字就叫《绿韵》。”著名作家吕舒怀也向记者谈到了新的创作计划,他说:“今后我还要常来,多找本地的村民聊一聊,用他们的生活来丰富创作素材。”
登上丰收塔,“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大写意生态场景尽收眼底,特别是一幅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融入红船精神、“三牛”精神等元素的巨幅稻田画,使专家、作家、艺术家们啧啧称奇。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张贵在参观后感叹,以前一直在规划文本中见到的美景终于呈现在眼前,他说:“生态共建共享、联防联控是协同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取得了显著成效。”
前不久,中国曲协副主席、市曲协主席籍薇刚刚在这里录制了新作《丰收欢歌》MV,她说:“闻着稻香,就像吃了一碗香喷喷的稻米饭。当我站在舞台上演唱,眼前就自然浮现出这一片绿色美景。”著名词作家纪连祥曾长期在部队从事绿化方面工作,创作过一大批以歌颂绿色为主题的优秀歌曲,他告诉记者:“绿色不仅仅是景观,更代表着生命。现在的天津,到哪儿去都可以看到一大片‘绿洲’,取得这样的成就真是不简单。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用我们的笔、我们的歌写出人民心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讲好天津的绿色发展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天的采风调研后,大家发出了共同的感叹。“人的命脉在田,天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在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数万亩集生态、景观和湿地等功能为一体的高质量农田,让群众享有诗意田园的幸福生活”,天津社科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牛桂敏与记者分享着此行收获,“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黄金发展走廊上,规划建设相当于中心城区两倍面积的绿色生态屏障,显示出天津生态建设的大手笔。”
专家、作家、艺术家们表示,此次采风调研汲取到的鲜活素材带着泥土的芳香、绿色的气息,他们要把这些素材带到创作中,通过理论文章、诗歌散文、歌曲、曲艺、戏曲、舞蹈等不同形式,充分展现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路举措和进展成效,讲好天津的绿色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