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电 (陶建)8月11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滨海新区“打造‘自贸区+自创区+生态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挂牌成立。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局长尹晓峰介绍,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进一步扩大政策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更多场景、更多领域开展风险压力测试,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努力贡献产出更多改革试点成果。
二是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基础。自贸试验区建设属于中央事权,拟通过联动创新区建设,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制度创新实践,积累经验、完善功能、建立机制、锻炼队伍,从而为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三是创新复制推广机制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在定期发布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基础上,通过建设联动创新区,探索系统集中、综合配套的复制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将重点从三个层面推进:
一是延伸复制。推动将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效果良好且属于天津市级事权的创新措施,进行集中复制推广。对于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确实急需的国家事权创新措施,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推进。鼓励联动创新区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措施进行再创新。
二是协同创新。立足联动创新区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比如,对标RCEP、中欧CAI、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在相关领域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再比如,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生态城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
三是自主改革。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比如,高新区聚焦“双自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中新生态城聚焦“中新合作、绿色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
尹晓峰表示,两个联动创新区跟现有三个片区的关系,是既通力合作、又错位发展的。一方面,两个联动创新区和现有三个片区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本身就是错位的,在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上也是各有侧重。比如,东疆片区重点发展融资租赁、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高新区联动创新区重点发展信创产业和以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商务片区重点发展以创新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在有些创新项目上,可在五个片区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拉通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比如,保税研发业务创新,天津机场片区、东疆片区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新区聚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有大量的实际需求,那我们这几个片区就可以合作,通过建设保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在谈到联动创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现有三个片区的区别时,尹晓峰表示,从天津市的角度看,联动创新区就是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过去我们讲三个片区,现在可以说有了五个片区,自贸试验区所有市级事权的政策措施和一部分国家事权的政策措施,只要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的,联动创新区都可以享受。
滨海高新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刘勇声表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是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赋予高新区的光荣使命,我们将以培育创新主体为主导、以搭建创新平台为关键、以激活研发源头为引领、以汇聚创新人才为支撑,建设好联动创新区,为全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试政策、做贡献,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新高地。
中新生态城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杨勇表示,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将努力实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中新双边合作优势叠加、政策互动、联动发展和双向溢出,加快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赋能国际合作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努力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据介绍,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主体数量快速上升,截至上半年,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6707户,增长34.9%,注册资本1855.9亿元,增长12.2%。双向投资延续增长势头,合同外资额、中方实际投资额分别增长24.7%和1.6倍。2020年,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市14.76%的税收、46.3%的实际利用外资、55.4%的境外中方协议对外投资额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航空制造维修、汽车贸易等产业全国领先,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加快发展。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将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各部门和高新区、生态城,加快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推动联动创新区融入自贸试验区决策推动、协同创新等相关工作机制,推动联动创新区建立专门机构,建立从政策研究到任务落实的全周期推动机制,及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