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以其超大规模与体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特别是首都经济的航母。2017年国家重新定位首都功能并启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总部经济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来源和支撑。2021年7月19日,北京入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总部经济将成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支撑,为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助力。
“总部经济不是某类企业,也不是某类行业或领域,它是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概念最早由北京提出并实践,随后,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铺开。”北京市商务局总部经济发展处负责人表示。
200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设立北亚地区总部成为总部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起点,这一年又被视为中国“总部经济元年”。此后,中国的总部经济由北向南遍地开花。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的总部经济对首都经济的贡献超过50%,规模以上企业对首都经济的贡献超过80%。作为首都,在发展总部经济上,北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央企总部和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根据北京市商务局数据,北京总部经济体量远超上海、深圳,根据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北京共有100家总部企业上榜,2019年的营业收入合计36.4万亿元,上榜的企业数量是上海的3倍多,是深圳的4倍,营业收入则是上海、深圳的7倍有余。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共有6家,其中5家位于北京。
如此大体量的总部经济“投入”北京,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总部经济理论的创立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弘将这种影响概括为五大效应,即税收贡献、产业乘数、消费带动、劳动就业和社会资本。但最直观的则是商圈的雄起,具体表现为总部大楼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如今的CBD已经成为北京最具规模、最具国际化的高端商业中心,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最集中的地方。CBD的中信大厦周围,云集着正大中心、三星大厦、泰康集团大厦、银泰中心、国贸商城、嘉里中心、贵友大厦、建外SOHO、珠江帝景欧洲商业走廊、中环世贸等经典项目,这里也曾是到北京“买全球”的热门场所。如今,这一功能正在慢慢向位于CBD核心区的华贸商业中心悄然转移。
作为京西总部经济集聚区,金融街孕育了金融街购物中心,中关村的新商圈也正在壮大,望京和西二旗汇集了腾讯、百度、快手、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科技总部的集聚程度较高,有潜能成为北京下一个科技商圈。
总部经济也孕育出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中关村在线联合京东商城等发布的《中国中产阶层科技消费调查报告》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特点有“四精”,即精选、精英、精致、精明。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包括北京在内的五大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无疑是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