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7日至28日,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27日上午在天津大礼堂举行。
来自中国译协、中国互联网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十位专家围绕外语学科的守正创新,如何多维度呈现中国、如何构建大外宣格局等方面作主旨发言,全国数十位论坛嘉宾就如何做好阐释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语言上需要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际话语体系的现状、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好翻译。”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表示,对外翻译已经成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关键一环。对外翻译需要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对外翻译人才培养需要更大的力气,对外翻译人才队伍的成长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表示,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在全球语境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思想刻不容缓。“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具有开阔的国际意识和鲜明的国家意识,纵深挖掘人类文明的思想精髓和共同价值,横向推动中国文化、学术和思想的对外表达,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气度。”
“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是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首席专家钟智翔认为,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跨文化翻译与传播过程中,要树立起“确立中国话语权、宣传中国价值观、阐释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行动的目标,按照“信息等值传递”“效果灵活对等”的跨文化翻译与传播原则,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研究国外受众心理,实现精准传播。
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表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已经进入了创造性构建的新阶段,要加快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积极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