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在津门的外地人,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时间:2022-01-16 17:56 来源:新华社评论:0

  春节越近,思乡越浓。奥密克戎偷袭天津。为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外溢,天津市升级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涉疫区域人员流动。这把一部分想回家的外地人留在了津门。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工地上的思念

  “90后”许凯龙到天津接手建设项目时,女儿才7个月大。

  许凯龙是天津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尽管离老家太原不远,但项目工期紧,平时很少回家,就盼着春节回家团圆。

  “女儿都会喊妈妈爷爷奶奶了,对我却有点陌生。”他说,最近女儿刚刚学会走路,他给女儿买了双新鞋,还给许久不见的妻子买了新手表。

  然而,1月8日天津出现本土疫情。工地开始封闭式管理,许凯龙的心悬了起来。项目上有不少外地人,大家遵守防疫政策,没有人离开。

  1月10日凌晨,在天津市南开区鼓楼街道中营小学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为社区居民做核酸采样。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许凯龙仔细看了看天津、山西两地防疫政策中的隔离要求,掂量了一下假期时间,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天津。

  疫情将大家圈在项目上,好在日常生活没有问题。滨海新区和项目对接单位提供了一切必要的帮助,食堂延长了就餐时间,大家买好饭后各自回屋吃。

  许凯龙以前总是忙忙碌碌的,出方案、审图纸、赶进度,突然闲下来,反而不适应了。现在他只干三件事:梳理图纸、打打游戏、想想家人。

  “现在有大把时间想想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案了,晚上空闲后还能和朋友去英雄联盟的峡谷里相约一战。”许凯龙哈哈一笑。

  “可能回不了家过年了。”许凯龙打电话对妻子说。电话那头有些许失落,“好好照顾自己。”

  夜深了,窗外施工的灯还亮着。许凯龙打开手机看看孩子的照片,亲了亲。

    志愿者的心声

  从小在冀北的山里长大的李鑫,来到天津河北工业大学就读后,把身体不好的父亲也接了过来,“带父上学”。对家乡最大的念想就是母亲的墓。

  “假期想给妈妈扫墓的,结果疫情来了,回不去了。”李鑫有些遗憾,回河北担心被劝返,花了钱还白折腾一趟,也怕父亲留在天津照顾不好自己,索性先不回了。

  这段时间,天津接连组织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李鑫临时租房子的村子也忙起来。“我是在大家资助中长大的,家乡的低保、学校的助学贷款、励志奖学金等都帮过我。”现在,他是天津北辰区双口镇双口三村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

  第一轮筛查要求扫码并填信息,村里老人多,智能机用不顺手。李鑫便主动去帮老人操作手机登记信息,直到下午他午饭还没吃。

  村支书知道后把李鑫“抓”到食堂去,对着厨师喊:“师傅,现做一份。人家一个外地人,跑过来帮忙,怎么能吃不上饭!”

  图为李鑫在核酸检测点当志愿者。(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第二轮筛查时,李鑫不想浪费身上的防护服,忍着没休息,从中午一直忙到深夜十一点,才匆匆收拾好返回出租屋,倒头便睡。

  这次疫情让李鑫有了一个新愿望。“我想工作后建立一个志愿者组织。”说这话时,李鑫脸上没了羞涩,“我觉得自己多少还是有那么点胸怀吧。”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李鑫说,“先带着我爸回家看看我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产业周刊
专注产业经济报道!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