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上,闫文港以四轮4分01秒77的成绩摘得铜牌,这是中国选手在冬奥会历史上获得的首枚钢架雪车奖牌,全国沸腾。天津要更激动一些,因为闫文港也创造了天津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
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闫文港获得奖牌(摄影 刘欣)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紧邻首都的天津,开始享受冰雪运动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2018年6月9日,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四年间,在天津举办的冰雪大赛接连不断,直接和间接参与人数超800万人次;全国大众冰雪季系列活动的举行,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超过千万人次。
在冬奥会的机遇中,天津冰雪运动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背后,是一位位冰雪健儿的付出,一个个落成的专业场馆赛道,一份份激荡在天津人心中的冰雪热情。
突破
2月11日,男子钢架雪车比赛在北京延庆雪游龙的赛场上结束,25岁的中国运动员闫文港登上了领奖台。从田径赛场转战钢架雪车的跑道,他用多年努力凝结成的这枚奖牌,实现了中国雪车雪橇项目的重大突破。
闫文港是天津孩子,是从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走出来的运动员。
天津冬水中心的运动健儿们,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上,均获得过奖牌,第十四届运动会,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也均有金牌入账。天津冬水中心也成为了全国唯一的“双奥”“双运”运动中心。
其实,在冬奥会之前,闫文港就已经凭借惊人的爆发力与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国内外重大赛中,成绩一直稳步提升,还多次获得了全国钢架雪车比赛的冠军。
“冰雪运动成就了我,我热爱冰雪。”夺得奖牌后,闫文港很激动。比赛结束的一周时间里,闫文港的微信和微博,每天还会接到大量的留言,有对他获奖的祝福,对他身体的关心,对他付出的肯定,还有的是询问如何能加入雪车、雪橇这些运动。
比赛结束后,进入隔离期,闫文港也越来越明白,这枚奖牌背后的意义,“是让大家见到了更多的冰雪运动项目,想要走近冰雪,加入到冰雪运动中。”
作为天津冬水中心主任,张仲权知道闫文港的实力,但看到成绩的那一刻,还是激动地掉下眼泪,“这枚铜牌,是中国历史上这个项目首枚奖牌,也让天津在冬奥会上奖牌实现了零的突破。闫文港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人民,为天津争得荣誉,也将更好地促进天津市冰雪运动的发展。”
崛起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天津冰雪运动,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进入了爆发期。
崛起,从天津冰雪运动的场馆建设上可见一斑。
2019年1月23日,由天津体育馆改建的天津滑冰馆落成;同年5月,由天津蹦床馆、举重馆改建的天津冰壶馆建成;还是这一年的12月10日,天津奥林匹克中心“第四滴水”——滑冰馆,精彩亮相于天津百姓面前。
不止这些,2020年,原天津市体育局蓟州训练基地进行扩建,当年12月27日,天津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正式揭牌。焕然一新的训练基地,能够用于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几乎所有冰上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天津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
2021年12月16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天之际,天津蓟州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速度滑冰馆揭牌,也是全国唯一建在二层的“空中速度滑冰馆”。
速度滑冰馆
“除了这些场馆,现在,天津市由社会力量兴建经营的冰雪场馆和场地,已经增加至19所。”张仲权对天津的各个场馆如数家珍,“这些场馆是天津发展冰雪运动,服务冰雪爱好者,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基础。”
张仲权的话,鲁明最能体会。37岁的鲁明是天津奥林匹克中心滑冰馆的工作人员,也是天津冰雪圈里资深的爱好者,喜欢滑冰,更爱滑雪。
鲁明(右二)和好友们去滑雪
7岁时,鲁明跟着父亲第一次上冰,那时天津还只有吉利大厦有室内冰场,为了穿上父亲的冰鞋,他套了几层厚袜子,又在前后塞了棉花,在冰上顺畅地滑行,他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只小鸟。他向身边的朋友讲述滑冰的快乐,但因为冰场少,大家的兴趣并不是很高。
2005年,他跟着朋友,穿戴上借来的装备和雪板,第一次走上了雪道。那种听着风从耳畔呼啸而过,在雪道上自由驰骋的感觉,让他痴迷。这些年,他乘飞机、火车带自驾,走遍了黑龙江、吉林、新疆、河北等国内知名的各大雪场。最疯狂的时候,一个雪季里,他每天都泡在雪场里。
现在天津的场馆越来越多,虽然因为天然条件受限,雪道无法跟新疆、东北的相比,但能够在家门口滑个够,也是一种享受。
热情
今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因为毗邻北京,更多的天津百姓,被冰雪运动点燃了热情。
冬奥会期间,奥林匹克中心滑冰馆,每天都会迎来不少体验者,有的是冰雪爱好者,也有的是在电视上看了比赛,想要体验,初次上冰的;还有的因为人数限制,未能踏上冰面,扫兴而归,又兴冲冲前往的。
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滑冰馆,鲁明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场馆内巡冰整冰、维护机器和保养冰鞋,同时他也会参与滑冰教学。
“最直观的就是冰鞋数量。”鲁明说,建馆之初,放置冰鞋是一个柜子,里面能放三五十双冰鞋,后来改成了一组架子,能放60双冰鞋,再后来又添了3组架子,能放240双冰鞋,“最火热的时候,鞋架都空了,还有排队等冰鞋的人,未来还得再添置冰鞋。”
“平时每天,算上训练的学员,冰场上有四五十人,这半个月,来滑冰馆体验的人,每天是之前的三四倍。”鲁明说,即便是冬奥会结束了,人们来滑冰的热度依然不减,馆内每周固定课被安排的比之前还要满。
“这几年,能够明显看到,无论室内室外,天津各个能够开展冰雪运动的场馆内,市民都在不断增多。”张仲权说,热烈的冰雪氛围,为天津争得了精品赛事举办权,仅2021年,天津举办了各类冰雪体育赛事活动达到25场。
不仅如此,从2018年开始,天津市连续举办了三届“迎冬奥 上冰雪”系列活动,每届都有几十万人参与,开启自己的冰雪初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1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也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办。
“冰雪比赛,直接和间接参与人数超800万人次,冰雪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超过千万人次。切实推动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在天津落实。”张仲权笑着说。
培养
“只要你体会过冰雪运动,就会被它的魅力折服,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说到对冰雪的感情,15岁的王玮琳给出了一句话的总结。
王玮琳是南开翔宇学校的一名初三学生,从7岁开始,他已经打了8年的冰球。
“带他去滑冰,是想要锻炼他的身体协调性,后来打冰球成了他的兴趣,是我们没想到的。”作为父亲,王培瑛尊重儿子的爱好,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他刚打冰球的时候,同年龄段的人想要组一支十几个人的球队都难。”有两年时间,为了陪儿子更好地练冰球,父子俩每周五晚上自驾去北京,住两天酒店,周日晚上再回到天津。
对于王玮琳的冰球技术,王培瑛没有过分的期待,但王玮琳却总能给他惊喜,“他冰球水平还不错。2018年,入选了国家少年集训队。”
王玮琳和队员们召开赛前动员会
现在,除了学校的课程,王玮琳每周都会在天津的滑冰场馆训练两次。王玮琳说,现在打冰球的孩子越来越多,同龄队伍,很好组建。这两年,王玮琳担任队长,带领着队员们,代表天津参加过两次全国比赛,打败了很多实力强劲的对手,获得过两次第三名。
王玮琳代表天津参加全国冰球顶级比赛
张仲权手边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天津市13所大中小学,被列为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4家冰场、雪场、体育馆成为首批“青少年冰雪运动实践基地”,11名天津籍冰雪项目运动员被聘请为“青少年冰雪运动辅导员”。
2019年8月,天津市“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2021年,活动已经覆盖了和平、南开、河北、河西、北辰、津南、西青、武清、滨海新区、蓟州、宝坻等11 个区26所中小学校,上千名学生参与。
冰雪运动进校园
冰雪运动进校园 (2)
冰雪运动从娃娃抓起。随着热爱冰雪运动的孩子增多,鲁明也感受到了冰雪运动教学上的变化,“专业的场地多了,优秀的教练员多了,孩子们学习得更系统,更正规。很多孩子上冰雪,也不光是兴趣,而是期待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
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冰雪
期待
王玮琳说,冰球给他带来了荣誉感和信心,虽然他还没有想好是不是走职业的道路,但他希望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赛场,去为国争光。
鲁明说,不出意外,他会一直从事冰雪相关的工作,因为能将工作和爱好结合到一起,让他享受,也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闫文港说,全球的钢架雪车比赛,每年有8站世界杯,1站世锦赛,他期盼着在世界大赛上,获得金牌,用他的奖牌和比赛经验,为未来的冰雪健儿们打气,让冰雪运动得到更大的推广。
冬奥效应在天津落地生根,面对未来,张仲权也充满了期待。
“两年内,天津的大小各类适宜青少年和非专业的各类场地和俱乐部,会增加7-15家。还要加大冰雪进校园的推进力度,到2022年底天津冰雪特色校努力达到80-100所。”张仲权说,未来,在第十四届冬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基础上,完善梯队建设,建立市、区、校或俱乐部三级梯队,重点组建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项目的专业队,继续保留钢架雪车、雪车等项目专业队。
发烧友们在滑雪
冰雪运动,正在逐渐成为天津的一张名片,改变着天津,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惊喜。
未来可期!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摄影 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