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 天津市社会救助资金支出10.08亿元

   时间:2022-08-23 16:48 来源:天津日报评论:0

  “这是政府为困难群众增发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从按月领取低保金的银行卡上,家住天津市河西区东海街道华江里第二社区的李志强总能感受到被人牵挂着,“这份挂念,让人心暖。”

  心里暖,有原因。李志强,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男性化,作为姐姐,她一直照顾着智力残疾的妹妹。父母去世后,李志强用坚毅的臂膀为妹妹撑起了一片天,“若是没有政府的帮扶和救助,我们姐儿俩的日子会过得很难。”李志强说。

  李志强的退休金并不高,还有一个经常看病的妹妹,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但因为有了好政策兜底,让姐儿俩的生活有了底气,“我妹妹每个月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低保金,残联也会给一些补贴,生病了有医保报销,不足部分还可以申请相关补助,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这样的日子过得踏实。”

  在我市,像李志强这样受益于兜底政策的群众还有不少,全市每年有近1.9万人列入低保和特困,其中每年实施临时救助达到7.1万人次。如何让“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天津不断书写新的答卷。

  为全市低保、低保边缘户家庭(原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按照每人100元的标准,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在6月29日前,已全额发放至15万困难群众手中,共发放1500万元。

  从7月1日开始,启动价补联动机制,为低保、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原低收入家庭)按照每人30元标准发放物价补贴,发放资金为452.18万元。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后,《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有关工作的若干措施》应运而生,6个方面17条措施,在政策惠民上做“加法”、在救助门槛上做“减法”,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民生兜底保障网。

  “今年以来,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6月底,全市社会救助资金支出10.08亿元,6909名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常规保障范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张雪松说。

  新冠疫情的出现,也是对社会救助安全网是否密实、是否牢靠的一次检验。

  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存在困难的家庭及人员开展先行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我市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临时救助、低保等保障范围;对受疫情影响,连续三个月无法返岗复工,生活困难且无失业金保障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由务工地或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按照临时救助“急难型”救助程序直接实施临时救助,采取发放救助金、提供食宿、协助返回等救助方式给予救助……

  因时而为,因需而新,用力用情跑出社会救助“加速度”,这是一座城市散发的温度,也温暖着奔波的“异乡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津南,1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因停工生活受到影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们向津南区民政局求助,没想到工作人员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了就餐和住宿难题。“从年初津南区被划定为封管控区,区民政局办公室求助电话不断。从第一天开始,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守在电话旁边,轮休人员都住在办公室,就是为了确保对困境人员救助‘应救尽救’‘不落一人’。”津南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周佳新说。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我市发放临时救助金10052.3万元,救助38519人次;发放“点球式”救助金413.5万元,救助2899人次。一笔笔临时救助金为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让社会救助更快、更优、更高效,天津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我们正在有序推进社会救助‘就近申请、全城协办’试点。” 张雪松说,民政部门将通过精准施策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出实招、真解难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韩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天穆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