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文体
著名雕塑家景育民:浅析公共艺术的“在地性”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17-03-29 22:02:07

天津美术网讯 3月26日,“新轴线——2017武汉CBD·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正式启幕。现场高朋满座,艺术大咖云集,共同见证武汉CBD华中第一高楼旁又添艺术新轴线,3月27日,所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公共艺术的地方性”的城市论坛。


景育民在现场演讲。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由雕塑艺术季学术主持,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孙振华先生主持,由共计6位嘉宾的发言组成。其中,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天津市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景育民做题为《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主旨演讲。

公共艺术的在地性

我们思考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应该理解成为艺术载体存在的场所的基本属性,其中既包含了自然地理的空间维度,也包含了历史人文的时间维度,时间创造文化价值,空间孕育不同文化的差异特色,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的场域在文化传承、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实践,既表现为场区内在系统如文化基因、民俗风情、人文信息、生态特征以及历史形成的链条关系等元素外化的空间营造,即在地呈现。

以“在地性”的思考,解读案例。一些当代公共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命题和表现形式固然重要,而在最终评价成效的同时,“在地性”的观念性思维与创新型多元生成,成为了艺术介入场域的考量标准与合理性的关键,这是一个标尺。

公共艺术的“在地性”思考是基于文化母体之上的精神再生,是建立艺术与场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是地缘文化的创新型思维,“在地性”研究不仅是对人文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是对历史、当代与未来的诚恳态度。

——景育民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主编孙振华主持

武汉中央商务区就是过去武汉本身很著名的王家墩机场,承载了过去武汉的城市记忆,有城市的历史凝结在这里。今天在王家墩机场上建立起来的中央商务区,我们在考虑公共艺术的时候怎样从地方性的角度,从城市个性和城市独特的文化角度来对它进行梳理,我想这对于中央商务区的未来建设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孙振华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美术馆客座研究员皮道坚发言

【楚艺术中的公共艺术资源】

一个城市的今天预示着它的明天,一个城市的现在孕育着它的未来,同样的,这个城市的当下的现实文化创造也携带着它的历史文化基因。它的现在也是从它的过去走来,所以当我们谈到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创造的时候很有必要回顾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

楚美术中那种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在敷陈五彩,深邃、幽怨,缤纷、悦目,深沉的哲理感受与愉悦的感官刺激,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的交汇在一起,形成一种惊才绝艳的色彩风格,这来源于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楚美术的色彩表现方式基于一种抽象的色彩意识,它在色彩表现方面的艺术追求倾向,与其流观的审美方式,抽象构成的象征手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共同美学特征是超越静观的模拟,超越视觉的表象结构,不重复再现可见的东西,而是将不可见的东西、想象中的事物创造性的表现出来。正如希腊艺术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解决形体塑造、空间、质感等一系列艺术问题的方法,以及它对比例、平衡和节奏的艺术处理手法等适应了伟大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一样,楚美术对生命活力的崇尚,它那开朗、进取的精神以及它那放纵主观、勇于想象,以超模拟的手法建构的奇特艺术空间的本领,也正好适应于当今时代。

——皮道坚


批评家、策展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发言

【与武汉共生:武汉城市的公共艺术】

武汉城市的公共艺术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深刻地影响着武汉城市的公共艺术发展。武汉的城市公共艺术起步又是很早的,虽历经百余年沧桑,特别是在新世纪10年以后,不仅武汉的经济腾飞,艺术生态日益活跃,公共艺术的发展也走向了多元的表达路径。

如果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话,武汉城市的公共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段都表现出了不同的视觉精神诉求。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武汉城市的经济发展,更看到伴随着文明的转型,武汉城市的一种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化的武汉扑面而来,一个有历史的武汉及有很多故事的武汉,更显示出武汉的品味和趣味。而透过武汉城市的公共艺术发展脉络,也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武汉是怎么发出他的声音,讲好他的故事,进而彰显出武汉的文化自信,及融入世界的武汉新形象。

——冀少峰


美国新泽西州大地艺术委员会艺术总监Tom Moran发言

【大地艺术和公共艺术地方性的实现】

今天我会谈一下大地艺术话题,如何将大地艺术和现有的环境结合起来,并且使大家更好体验美妙的雕塑艺术品。几年前我们也做了一些项目,现在我们注意到数码技术已经突飞猛进,我们每天都会低头看手机,我们要选择一个很好的场域,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承载雕塑作品。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运动发展方向,就是在现有的环境中植入和更好地协调大地艺术,艺术、空间和当地的自然风光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

——Tom Moran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孟勇发言

【商务区公共空间的一些思考】

园林和雕塑是分不开的,两种艺术的融合,融合得好的话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园林是雕塑的重要载体,雕塑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园林也有地形、水体、植物、小品。最好的雕塑不是在工作室里做好找一个场域放出来,而是应该针对这个地方需要什么东西,与环境怎么很好的结合。

现在全国都有一种新的反思,现在汽车越来越多,我们总觉得不够,不停地把道路拓宽,去年中山大道的改造成功之处应该是人性化,把道路变成街道。上海在这个方面做的工作更多一些,今天是在王家墩商务区,这是一个新的区块,大武汉不能完全做得到的东西应该在王家墩商务区做到,我们可以自己探索出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王家墩商务区,在这个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孟勇


艺术家,策展人,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副教授,编织艺术系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教授Assadour Markarov发言

【公共艺术的国际性和地方性】

当代艺术时常关注的身份、性别、记忆、社会状况、环境问题、全球化、消费主义、市场等问题,甚至呈现出一种颠覆性、主动性的姿态。在当今社会中,纤维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亦不能脱离与其他形式的当代艺术的联系。如同当代艺术本身,纤维艺术已成为一种观念和理论驱动,并完全融入主流艺术世界中了。纤维艺术拓展了艺术的词汇,给艺术运动与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趣味,因此,它正在越来越被画廊、被艺术史、被艺术世界所接受和肯定。

——Assadour Markarov


“公共艺术的地方性”的城市论坛现场。


“公共艺术的地方性”的城市论坛现场。


中外雕塑大咖云集武汉 景育民携《行囊》惊艳亮相


中国著名雕塑家景育民:雕塑如何存在?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