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文体
天津美院教授于小冬:传播西藏文化的动力来自热爱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18-04-03 20:34:04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于小冬做客天津美术网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于小冬做客天津美术网

于小冬在西藏写生
于小冬在西藏写生

于小冬的采风生活
于小冬的采风生活

[天津美术网]:有时候艺术家觉得好像自己的创作好多人不能理解,曲高和寡,但是真正的艺术家觉得哪怕是有一个人能够读懂我,没白忙,就有高山流水遇知音这种感觉。

[于小冬]:是这样的,但是喜欢这张画的人后来好像还挺多的,也包括很多西藏同胞都喜欢这画,特别是一个康巴人,说我的康巴汉子画的非常彪悍英武。

[天津美术网]:我问过很多艺术家,基本都说自己满意的作品还没有创作出来那么您有自己最满意作品么?

[于小冬]: 其实是这样的,我的所有作品满意不满意也很难讲,因为每张画也都有遗憾,都说如果再画的时候有可能更好。我目前认为我最重要作品还是《渡》那张画。它里边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比如说一船人渡向彼岸,那不光是大乘佛法的,暗含了大乘佛法这个普度众生的含义,更多的是对一个精神境地的向往,觉得这个是什么我说不好,它是古典精神?它是什么?是那个美好的境界还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所创造那样的高度?画的是一群人渡向彼岸,对岸一道金光这样的,这张画对于我来说觉得很满意,然后它是我重要的作品。

[天津美术网]:里面好像包含了很多意义,不是用语言去描述的,文字的描述可能就是词不达意,好多是文字的东西不能表达的,真正的这种交流是通过这种绘画符号,让别人去读懂它背后的那层意思。

[于小冬]: 那张画也在美术馆展览过几次,我发现确实是有那样的一种带入感,很多人愿意在那幅画面前多站一会,这个时刻对于我也是比较安慰的。这张画也能够把我的情感融进去,其实这张画已经不在我身边了,被新加坡收藏家收藏了。所以,我想画一张变体画,这幅画不能不在我身边。

于小冬作品《渡》
于小冬作品:《渡》

于小冬作品:《渡》(局部)
于小冬作品:《渡》(局部)

于小冬作品:《渡》(局部)
于小冬作品:《渡》(局部)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阿日扎的小学生》(局部)

于小冬作品:《美人娥珍》
于小冬作品:《美人娥珍》

于小冬作品:《美人娥珍》
于小冬作品:《美人娥珍》(局部)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天津美术网]:对于一个艺术家,更多的是需要一种精神的追求,对于教学方面和科研方面,您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深入沟通阐述的东西。

[于小冬]:其实刚才表述的已经很全面了,但如果从我个人的情感角度来讲,我觉得我对古代文化的高度,包括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高度是崇敬的与无比热爱的,比如说我看青铜器的时候,看北宋山水的时候,包括唐代墓室壁画都有这份情感,这个热爱可能是艺术家最基本的一个动力。特别是看希腊的雕刻看希腊艺术的时候,觉得那个高度,似乎是和整个人类达到的高度一样,觉得我们今天都应该有人去继承它,在我们这个新时代能够延续下去,能够让它成为我们最有营养的元素。这也是我自己个人的追求,对古典艺术我一直很向往。

[天津美术网]:中国的文化,还有西方的文化,几千年之所以源远流长,就是因为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通过自己人生的感悟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来汇聚成的。

[于小冬]:是的,这都是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的,几代人几百年不断积累,上千年的积累所成就的。比如我们就拽着自己头发就想飞起来是不可能的,应该做点踏踏实实的事情,把前人达到的这个高度,把前人的完成的这些成就,很好的去研究,还要认真去学习,然后才有可能创造今天的辉煌。不是说我们就想努力创新才可以,它必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这点,很多人认为我保守,今天我越来越对古代的艺术,对那个古代的文明有一种敬畏感。

[天津美术网]:实际就是中国的一种包前孕后的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中国人讲述而不做,并不是单纯的在复制过去,抄袭古人,摹拟古人,实际上是一种以师法自然造化为前提的创造性传统,是在当代生活基础上的创造。

[于小冬]:其实道理是一样的,西方的文明也是一样的,文艺复兴就是很好的例子。那必须要有古希腊和古罗马所达到的这个成就,才有文艺复兴重新的接续。那西方古代大师也是一样,每一个了不起的大师他们都是包前孕后的,影响的人会非常非常多,是无法去统计出来的。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大师那都有一定的营养,看后人如何去吸收。

[天津美术网]:所以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要有这种责任和担当。

[于小冬]:我觉得我的动力是热爱,但最后你说责任的话,我觉得对西藏文化的传播我确实做到了责任这个词的意义。那么对油画方面做贡献的人也有很多,能够做的很好的人也很多,我觉得这个动力来自热爱,我对这个事情是充满了像童年时代的那个热情。

[天津美术网]:嗯,确实是这样。我们前贤不是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吗!那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于老师,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

[于小冬]:没关系的,也谢谢天津美术网。

(特邀主持人:路洪明,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北方美术》副编审,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水高研班导师,天津美协艺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学术部主任。)

于小冬作品:《宁玛僧人一家》
于小冬作品:《宁玛僧人一家》

于小冬作品:《妇人和三个孩子》
于小冬作品:《妇人和三个孩子》

于小冬作品:《当雄希望小学》(组画)
于小冬作品:《当雄希望小学》(组画)

于小冬作品:《岔岔寺小僧人》
于小冬作品:《岔岔寺小僧人》

于小冬作品:《佛灯》
于小冬作品:《佛灯》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佛灯》(局部)

于小冬作品:《降神师俄洛活佛》
于小冬作品:《降神师俄洛活佛》

于小冬作品:《落绒青错》
于小冬作品:《落绒青错》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于小冬作品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