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高清
宝刀不老,仁心师者——天津美术学院杨德树教授印象记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2021-05-17 12:52:10

 

杨德树

 

    杨德树,又名大树,1939年生于天津蓟县。1960年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中国画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6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刘凌沧教授工作室学习中国古典人物画。主攻工笔重彩人物画及书法、篆刻。系当代著名的中国画艺术家、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曾任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天津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市高等教育委员会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杨德树先生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人物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先行者。他教授中国工笔人物画50余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学生业已成为中国当代书画界的中流砥柱。本版特选刊杨德树先生的学生,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喻建十撰写的两篇文章,以及杨德树先生近期创作的“金陵十二钗”系列中的5幅作品,希望能带着读者从不同的视角一同走近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编者

 

图为作者喻建十(右)2019年8月赴蓟州探望杨德树先生。

 

    天津美术学院杨德树教授印象记

    喻建十/文

 

    宝刀不老

    不管是上大学期间还是工作以后,学生们都已习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作品不时地发给杨德树老师求教。杨老师每次都会给予大家暖心的鼓励,并针对不足之处直言不讳。大家着实为有这样的老师几十年来陪伴着自己成长而感到庆幸。

    杨德树先生也经常不耻下问,将自己的作品及思考与我们这些晚辈分享。日前,老先生将他近期创作的“金陵十二钗”系列通过微信发给了我。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老师近期的作品,我内心的欢愉自然不必多说了。看着年逾八旬的老师如此勤勉,让我深感自愧不如。近年来我常以自己年届花甲为由放松对书画的研习,或许德树老师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给他这个不太争气的学生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言传身教”吧。

    大凡画中国画的人都晓得,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艺术生命持续时间要远比人物画长。花甲之年对于山水、花鸟画家来说或许只是创作盛期的开始,而对于人物画家来讲则是将步入衰退期,这在现当代人物画坛已经有不少例证。那些三四十岁就扬名九州的人物画才俊,到了晚年作品全然不见过去的风采,但是,杨德树先生却绝对是个例外。

    按说“金陵十二钗”是一个传统题材,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位画家从各种角度诠释了《红楼梦》中的系列代表人物,如今再画此题材很难出彩,更何况德树先生已经高龄。但是,老先生却恰恰迎难而上,自出新意,画出了一版与众不同的“金陵十二钗”。

 

图为杨德树先生与何家英在蓟州。

 

    作为“旧瓶装新酒”的一个好例证,我们至少从以下几个特点可以见出德树先生在人物画上的闪光点。

    首先,人物造型独特别致、不落窠臼。纵观既有画作,许多人在形象设计上尽管绞尽脑汁,但基本都带有改琦、费晓楼、王叔晖等人的痕迹。但是杨先生独辟蹊径,不向明清及近现代前辈“讨生活”,而是上溯古人,将唐代人物画乃至元代壁画中的人物造型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一个个焕然一新的仕女形象。尤其要注意的是,这种综合能力是那样圆熟精湛,显示出老先生深厚的功底和宽博的视野。

    其次,色彩明快清新、靓丽雅致。这恐怕得益于杨德树先生常年对工笔画色彩的精研体悟。画面上变化复杂微妙的色彩搭配在一起不仅十分协调,而且相互衬托、相得益彰,绝对看不出丝毫的杂乱。特别令人叹服的还有,透明色与不透明色之间搭配得干净利落、沉稳透亮。很多画家在使用不透明厚色时经常会出现脏、燥、跳的毛病,我想德树先生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参照。

    再次,构图视角独特,配置新颖。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金陵十二钗”的解读也是因人而异的。杨老师见前人所未见,选取了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角度,塑造出一系列具有明显特性的人物形象。由于视角独特,自然就带来了人物、道具及景物、环境的改变,但杨先生都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将这些繁杂的物象配置在一起,大开大合、大疏大密,不仅使画面视觉中心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人物形象上,并且也进一步加深了人物性格的展示。

    最后也最具特色的,就是,书、画、印齐聚。众所周知,杨德树先生不仅绘画了得,于书法、篆刻方面也堪称一代翘楚。当今三者兼善者已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老先生在这三个领域里都拓展出了一片具有鲜明特点的疆域。在“金陵十二钗”这套组画中,长长的题跋显露出画家苍劲老辣的笔线,还有一方方形质各异、果敢畅达的印章,殊途同归,再度将“金陵十二钗”的画境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我在反复观赏这一系列书、画、印“三位一体”的佳作时,又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学生时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十年来,杨先生就是这样润物无声地教诲着晚辈、鞭策着后进。有这样一位宝刀不老的先生陪伴着我们在艺途上不断前行,我等后辈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呢?

 

 

图为2019年杨德树先生师生盘山“重睹芳华”雅集。杨德树先生与何家英、贾广健、赵国经、王美芳、杨沛璋、刘文生、尹沧海、喻建十、陈福春、申世辉、李军、孟庆占、路洪明、吕大江、赵振章、赵德昌、白鹏、周午生、徐展、于洪江、许烨鸣、刘金凯、张美中等在一起。

 

    仁心师者

    人的一生会遇到多位老师,其中有社会的有学校的,有传道的有授业的,当然也有一时的更有终生的。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使得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使得群体得以凝聚、扩大,更使得个人得以成长、有为。同样,在我六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中也曾受教于各类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培育、提携,才造就了我这个如今尚算于社会有用之人。

    虽说每位业师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均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堪称“人师”的却屈指可数。我的大学恩师杨德树先生即为此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大凡接触过杨德树先生的人皆会被他那温良恭俭让的儒者风度所打动,那是一种不急不躁、不乖不戾的从容不迫之风、一种安然平和之风。或许有人会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德树先生有此气象实属必然,但是,大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早在青壮年时期他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在时下的文化艺术界,为谋名获利奋勇争先、不择手段的样态层出不穷,活到老争名逐利到老的人比比皆是。而杨先生这种如清风拂面般的存在,真是令人荡涤心脾。

    德性,这个词现在似乎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乐记》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有德无德,是人性最根本、最真实的反映,而所谓如“乐”这样的艺术行为或艺术作品的呈现,不过是“德”的外化。有人说“风格即人”“画如其人”“书如其人”……对于杨德树先生,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名如其人”。德树者,树之以德也,或曰以德树人也。德树老师有此德性,才有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也才有了他不辞辛劳的传道授业。

 

图为2019年杨德树先生师生盘山“重睹芳华”雅集。后排左起:申世辉、赵德昌、孟庆占、张伟、贾广健、何家英、许烨鸣、陈东山、赵栗辉、吕大江、李谱红在蓟州。

 

    当下有多少事例揭露出为人师表变成欲壑难填,师道尊严变成唯利是图,以身作则变成等价交换……而且此风大有从偶发转为常态的趋势,真的是细思极恐。这何止是当今社会的缺失,更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杨老师身上看到那种难得的师德在熠熠发光。当下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了,能够得到如此之人的言传身教实在是我们这些做学生的荣幸。

    话又说回来,杨老师的树德又绝非旁人那般高谈阔论,在他这里听不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说教,也感受不到居高临下的指责,他总是用和风细雨般的质朴语言教给我们为人之道、求艺之道。正是这些十分接地气、十分受听的话,不断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后生晚辈的心田,同时教书育人的使命就是这样被他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了。

    识,知也。用见多识广来形容杨德树先生广博的学养应该是恰当的。在许多人看来,搞艺术的即便是大学教师往往在学识上也不是那么丰厚。某些艺术家或艺术家型的教师自身对理论积淀的不重视也确实是事实,我就曾当场听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师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拿笔画两下比试比试。画画的,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德树先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这倒并不意味着他著作等身,而是从其言谈话语中流露出来的一种学者气质,一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正因如此,在杨老师的学生和同事之间已然形成了一种习惯——大凡遇到不解的问题,大家都会脱口而出“问问杨老师去吧”。而杨老师自然也是有问必答,答必有由。

    现在总喜欢讲通识型人才,或曰“通才”“全才”。德树老师正是这样一位“通才”和“全才”。他不单文史哲及书画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信手拈来,在实践层面上,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书法、篆刻无一不精,而且都有鲜明的个人面貌,并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如此全面的发展,常人实在难以做到。纵览古今艺术史,只有如德树老师这样以宽博的学识与深厚的功底做支撑,才有可能在艺术之途上行走得更久、更远。

    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一个人的成功路径大致可以分为“苦学派”和“巧学派”,有面壁十年也有立地成佛,其间难分伯仲。而如果两者兼而有之就可一往无前了,杨德树老师或许就可算作这样一个例证。他不但肯于学习,更善于学习,所以才能有如此全面的艺术造诣。对于一般人而言,在上述的艺术领域中能有一项出类拔萃就已经不易了,而他不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且能融会贯通、各具特色。这可不是仅靠挑灯夜战的苦练就可以实现的,一定是懂得四两拨千斤的要窍。

 

图为2019年杨德树先生师生盘山“重睹芳华”雅集。左起:王心刚、陈福春、申世辉、邬海清、尹沧海、杨德树、杨沛璋、李军、张伟、陈东山。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杨德树老师作为天津美术学院构建中国画专业教学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和践行者之一,一直在教学岗位上用他那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力以及开放包容的艺术思想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学子,并且培养出了众多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与教师。

    当下的大学教育尽管倡导多年“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却是专业越分越细,甚至中国画专业学生一入学就按照人物、山水、花鸟来分科教学。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精力专攻一门,由此却也造成了知识构成的狭窄。长此以往,即便有如德树先生这样的才华与素养,能否成为其这样的“通才”“全才”,也要打个问号,更遑论其他了。

    说来惭愧,一晃我也是一名从教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了,不过,在心底里我一直在追仿着杨德树老师,期望着能够成为像他那样的“仁心师者”。

    德树老师作为书画名家,自然早已有人从各种角度评价过他的艺术成就。作为他的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教师,从教师的角度谈谈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或许有助于人们对杨德树先生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吧。

 

 

 

 

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之妙玉

 

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

 

金陵十二钗之贾迎春

 

金陵十二钗之贾探春

 

金陵十二钗之贾惜春

 

金陵十二钗之李纨

 

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

 

金陵十二钗之巧姐

 

杨德树作品:《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杨德树作品:《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杨德树作品:《泸定桥》

杨德树作品:《泸定桥》

 

杨德树作品:《延安》

杨德树作品:《延安》

 

杨德树作品:《岷山脚下白龙江》

杨德树作品:《岷山脚下白龙江》

 


杨德树作品:《大渡河水电站》

杨德树作品:《大渡河水电站》

 

杨德树作品:《老乐手》

杨德树作品:《老乐手》

 

杨德树作品:《小憩》

杨德树作品:《小憩》

 

杨德树作品:《山高水长》

杨德树作品:《山高水长》

 

杨德树作品:《大匠春秋》

杨德树作品:《大匠春秋》

 

杨德树作品:《凉山圆月》

杨德树作品:《凉山圆月》

 

杨德树作品:《摇篮》

杨德树作品:《摇篮》

 

杨德树作品:《热风》

杨德树作品:《热风》

 

杨德树作品:《涌绿》

杨德树作品:《涌绿》

 

杨德树作品:《贵妃遗韵之秋千图》

杨德树作品:《贵妃遗韵之秋千图》


 

杨德树作品:《特使西行图》

杨德树作品:《特使西行图》

 

杨德树作品:李白诗意《月下独酌》

杨德树作品:李白诗意《月下独酌》

 

杨德树作品:《曹操诗意》

杨德树作品:曹操诗意 《老骥伏枥》

 

杨德树作品:辛弃疾词意

杨德树作品:辛弃疾词意 《西江月 遣兴》

 

杨德树作品:《寒林钟馗图》

杨德树作品:《寒林钟馗图》

 

杨德树作品:《菩提达摩大象》

杨德树作品:《菩提达摩大象》

 

杨德树作品:《天使——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杨德树作品:《朝阳图》

杨德树作品:《朝阳图》

 

杨德树作品:《大泽春早》

杨德树作品:《大泽春早》

 

杨德树作品:《瑞鹤朝阳》

杨德树作品:《瑞鹤朝阳》

 

杨德树作品:《料峭春风》

杨德树作品:《料峭春风》

 

杨德树作品:《风声》

杨德树作品:《风声》

 

杨德树作品:《初阳》

杨德树作品:《初阳》

 

杨德树作品:《云中君》

杨德树作品:《云中君》

 

 

 

感受写生的力量 “大家讲堂—杨德树作品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
感受写生的力量 “大家讲堂—杨德树作品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

2019杨德树丹顶鹤作品《鹤舞》高清年历欣赏
2019杨德树丹顶鹤作品《鹤舞》高清年历欣赏


·津门人物画家齐聚一堂 探讨天津人物画发展方向


·杨德树长征路写生展在天津图书大厦书天艺苑开展

天津美协人物画专业委员会成立 杨德树任主任
·天津美协人物画专业委员会成立 杨德树任主任

杨德树:铭记-我的1976年重走长征路
·杨德树:铭记-我的1976年重走长征路


大匠之园-杨德树艺术作品展

《金陵十二钗》杨德树2018农历戊戌年台历欣赏
·《金陵十二钗》杨德树2018农历戊戌年台历欣赏



- 著名画家杨德树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