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穆网:www.tm022.com  时间: 1970-01-01 08:00:00

银川新城清真大寺教长马生明 摄影:黎萌

  天穆网讯  一年一度的全球穆斯林赴麦加朝觐活动已经结束,作为中国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省区之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有越来越多的信教群众实现了朝觐的梦想。那么,他们有哪些所见所闻,感受如何?记者近日在银川、吴忠两地进行了采访。

  路不拾遗的麦加

  39岁的马生明阿訇是银川新城清真大寺的教长,今年首次去沙特完成了朝觐。甫一见面,他即奉上两小杯从麦加带回的圣水请记者饮用。来去40天的时间里,马生明说他在当地感受最深的是各国穆斯林之间的“亲如一家”,尽管语言不通,但只要道一声“色俩目”(穆斯林礼仪用语,有“和平”、“平安”、“安宁”之意),相互之间的陌生感顷刻消失。

  朝觐期间,马生明对伊斯兰教义的和谐观也有自己亲身的体会。他说,朝觐时人多车也多,难免有个碰撞或剐蹭,但互相一句“色俩目”就没事了。还有就是,人与动物之间也很和谐,鸽子在广场上觅食,人过去抚摸它的羽毛,它们也不会飞走。

  马生明告诉国际在线的记者,他一次做礼拜时在麦加的广场上落了一个包,一个小时之后想起来回去取,发现这个包还在原处,“很是感慨。”另外,看到当地的商贩在白天经营期间该去做礼拜时,就在商品上搭一块布单,然后就离开去清真寺了,并不担心货品会丢。

  还有就是当地的物价非常稳定。在麦地那,中国哈吉(去麦加朝觐过的穆斯林)都愿意带些治疗皮肤病和类风湿病的国外药品回来,那边是什么价位,到了麦加之后的任何一个药店里仍然是什么价,而且这种药在整个朝觐期间非常畅销。“我所在的朝觐团里中有个伊玛目(教长),20年前在麦加呆过,他说那时候麦加的一个饼是多少钱,今天还是多少钱。”

  马生明说,这次在麦加亲身体会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每个人穿的坎肩上都印有中国国旗,外国哈吉看到我们中国哈吉时都要对我们说“China、China”,并且竖起大拇指,对我们很尊重,这让我们每个哈吉也非常地骄傲。

  另外,马生明还介绍说,很多阿拉伯人愿意跟我们学中国话,比如“您好”,“您好,我好,大家好”等等,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

  马生明所在的朝觐团此行的路线,去程是银川―成都―卡拉奇―麦地那,回程是吉大―卡拉奇―银川,都是国航包机执行的往返。宁夏总团共有2200多人,住地非常不错,13层的楼房,有3人、4人和6人间,都带独立的卫生间,楼层一直有人在值守打扫,卫生条件很好。

  “带回了10公斤的麦加圣水,不过刚过去了四天,就已经所剩无几。”马生明说,朝觐回到银川后,来家里祝贺的亲戚朋友很多,其实每个客人都只是给倒10―15毫升的一小纸杯尝一尝。(记者 黎萌 尹鹏轩)

吴忠穆斯林哈吉周生堂 摄影:黎萌

  回来后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是全区穆斯林信教群众最为集中的地区。在该市历史悠久的吴南大寺采访的当天正好是周五,记者遇上了前来参加主麻日礼拜的周生堂老人。

  今年70岁的周生堂2009年去过麦加朝觐,他说报名后等了3年才得到那次机会。周生堂说,尽管目前能去朝觐的穆斯林越来越多了,但他感觉名额还是少,“我还想去,自己花钱也还想去。”

  为什么呢?周生堂解释,因为不管你是哪国人,说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什么肤色,到了麦加之后都彼此感觉非常平等,大家都能互相帮助和体谅。“感觉人与人之间一点隔阂也没有,特别的和谐,特别好。”

  那次,周生堂在麦地那和麦加一共呆了35天。通过朝觐,他说感觉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得到了提升。“如果说朝觐前有时候说话还会粗一点,那么回来后则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语了,举止上也更加注意礼仪了。”

  周生堂还说,像他这个年龄的人,回来后感觉就要一心一意做礼拜。比如朝觐前自己有时候也不是特别严格地每天礼拜5次,但回来后就一直严格地执行伊斯兰的这个教规。还有就是,对待家人和周围的人也更加尊敬尊重了,并且充满爱心。

  朝觐一次,周生堂一共花了5万多元。他说,原来家里开过木器厂,自己当过老板,支付朝觐的费用还是有这个经济能力的。

吴南大寺的教长王金玉 摄影:黎萌

  和别国穆斯林的待遇一样了

  吴南大寺的教长王金玉分别于1998年和2008年两次去过麦加朝觐。在记者到访的那个主麻日,他在主持教义演说和劝善演讲前回忆和对比了相距10年的两次朝觐经历。

  “1998年那时去朝觐非常困难,能去的人也很少,吴忠市的朝觐人员才45个,全宁夏是254个。”王金玉说,走的时候也很曲折,要先到银川培训7天,然后坐火车到北京,再次培训7天后坐飞机到吉大,到吉大后先坐班车到麦地那,再到麦加。

  当时中国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也不是太高。王金玉表示,他们许多朝觐人员在麦加感觉不是很受尊重,对此他记忆犹新。“对我们不理不睬。”

  王金玉说:“我们住的地方离麦加天房也比较远。另外在大朝期间,要住帐篷。但是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朝觐者住的都是石棉瓦的帐篷,里面有空调;我们住的则很可怜,就是帆布搭起来的,而且上面是通天的,只有风扇。人家帐篷内有地毯,我们就是石头地面。”

  作为当时吴忠市的带队伊玛目(教长),王金玉对国际在线记者说,因为条件太简陋,团里很多年纪大的朝觐者都没法休息。他去收集了很多纸板,分发个每个人坐着。那次朝觐给他的印象就是很寒酸、也很可怜。

  2008年,王金玉再次被列为吴忠市的带队伊玛目去朝觐。他说,第二次去的时候,吴忠市有482人,人数是十年前的10倍多。走的时候觉得非常轻松,坐车直奔银川机场,然后包机直抵麦地那,旅途相比上次轻松很多。

  再次到麦加后王金玉感觉中国朝觐者的地位已经有所不同了。“98年时没人理会我们,更没人招呼我们,而这次,到了就有人给我们安排好住宿;当我们去天房时,沿途其他朝觐者看到我们是中国人时,都对我们刮目相看。许多穷人也向我们伸手请求帮助,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中国有钱了。”

  他说,记得转天房时,人们会有意地让着他们一点,不像过去,看到中国人甚至还故意不让靠近。“我感觉我们个人的地位跟国家的地位紧密相连,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爱我们的国家。你是穆斯林,你更是中国的穆斯林,要以你的国家为荣。”

  因此,王金玉要求他所带领的朝觐者要时刻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不能搞违背教法和国法的事,不要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王金玉还说,第二次朝觐他特别注意到的变化是,入住的帐篷也是石棉瓦的了,地上也有毯子了,和别国的穆斯林待遇是一样的了。

  王金玉认为,第一次他们遭冷遇的原因感觉是国家的影响力当时还不够大,另外中国跟沙特建交的时间也还不长,所以给中国的名额很少。他说,1998年时给马来西亚的名额就有10万个,给中国只有2000个,现在是2万。

  据王金玉介绍,吴忠目前每年报名去朝觐的有一两千人,一方面是这里的穆斯林宗教气氛浓厚,二是跟吴忠的经济发展较快有关。“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钱了,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9 tm022.com,All Right Reserved
天穆文化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