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焦俊华做客天津美术网
嘉宾:焦俊华,河北省赵县人,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曾任该院美术教育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简介:他早年曾在天津著名山水画家刘子久先生门下进修山水画,基本功扎实,又擅长透视技法,具有较强的写生能力。自1977年开始赴祖国各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进行写生,多年来足迹遍及港、澳、台和所有省市自治区,获得大量写生画稿。先后在各报刊上发表百余幅作品,出版有《画中揽胜》、《中国古塔》、《中华胜境》等写生画册,多次举办个人写生画展。天津盘山景区、山西永济普救寺、山西洪洞广胜寺等地,建有本人山水名胜展览室作为游览景观。近由湖北鄂州莲花山风景区将其所画中华名胜三百幅刻于碑林,以供游人观赏。
他在天津美术学院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著有《绘画透视技法》、《透视》、《透视纵横》、《实用美术》等书出版行世。他近年来专功焦墨山水画,其作品风格独特,淳朴浑厚,用笔苍劲有力,墨焦而不燥,色黑而不单,深受广大观者好评,不少作品曾被一些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焦俊华在天津美术网
1996年天津美院90年校庆上,焦俊华与孙其峰等返校合影
天津美院师范系教师与毕业生合影。图左一为焦俊华,还有李津、王双成、李桂华、周世麟、田宝江、常工、吕培垣、郑金岩、孙敬、蔡宝玉等
2012年,焦俊华和姬俊尧、纪振民在展览会上
[天津美术网]:您刚才说了,您很多年前就爱好写生,去过很多地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留下了很多写生作品,有些作品被刻成了石碑,那么不同地区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对您的创作和画风带来了什么影响?
[焦俊华]:我因为经常出去画写生,积累的素材还是比较多的,几个名气大的山,像庐山、黄山、峨眉山,我都去过,可以说我亲身体验过山的山势走向以及大江大河的流水走向,我了解山川河流的现实情况,这样画出来的画当然比空想画出来的要好。我画的山,体积感比较强,另外我看的实景比较多,虚实远近也处理得比较好。山水画里画瀑布,在哪里应该出瀑布,瀑布怎么形成的,也有很多讲究,不会说随便一个有石头的山就能出瀑布,出瀑布的地方,都有一定沟壑,这样在山川里才能形成一些瀑布。我亲身见过很多山水实景,我觉得我能画得比较自然,也比较合乎实际。另一方面,古人的画论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比如画山水的构图,古人都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要想把山画高了,直接把一座山全画出来,它高不了,得这么画——“烟霞锁其腰则高矣”,用烟云把山腰锁住,看不见山的底儿,就能显出山很高了,所以我画画时就采用古人这种方法,一般我画山水都不露出地面,画面上都是云雾,下面看不到山底,也不知道山有多高,但是云雾缭绕中,就能显得山很高。关于画水,古人也讲过,“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就是说你如果想把水画远,不要把水纹都画出来,不要把水纹像蚯蚓一样都画出来,而是要“掩映断其流”,要有山、树木来遮掩着这些水,流水一会儿山前,一会儿山后,曲曲折折,不知道有多远,但是让人感觉幽渺绵长。总而言之,古人的画论对我们现实的绘画实践还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的。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古木逢春》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古塞龙门》
焦俊华作品 中国之塔:《景州舍利塔》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涞水之源》
[天津美术网]:中国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审美体系、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您是如何看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的?
[焦俊华]:中国的绘画有悠久的传统,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我们的绘画传统延续了这么多年,一直能不断地继承发扬,尤其现在发展得很快,出了很多好的作品,我觉得成就还是相当大的。我也看到,现在有些画家追求形式的东西,脱离形象,脱离现实,我对这种做法和现象还是有些不太理解,我还是尊重传统和自然,尊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理念。作为画家,还是要加强个人自己的感受,但是也不能不到现实当中去,只凭自己臆想来画,否则画出东西来,就会让人家不可理解,不如直接画些美好的景致或者画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更好。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秋韵》
焦俊华作品 中国之塔:《涞源兴文塔》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泉鸣十里》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山高水长》
焦俊华山水画作品:《燕山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