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职业资格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实务方面的综合能力。那么,中级经济师考试哪几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考试科目设置、内容范围及题型分值,助您全面了解考试要求,科学备考。
免费订阅报名提醒:每年都有不少考生错过中级经济师报考时间,为防止考生错过2025年中级经济师各个考试节点,大家可使用文章顶部的“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预约成功,届时报名时间、准考证打印时间、考试时间等重要考试节点我们会以短信形式提醒您!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设置
中级经济师考试分为两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这两个科目分别考察考生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实务能力,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经济基础知识》:公共科目,夯实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知识》是所有考生必须参加的公共科目,内容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六大板块。该科目旨在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综合分析能力。
具体而言,考试内容包括:
经济学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核心理论。
财政: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等内容。
货币与金融:涵盖货币需求与供给、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知识点。
统计:包括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等。
会计:涉及会计基本原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
法律:包括经济法基础、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专业知识与实务》:专业科目,注重实务应用
《专业知识与实务》是中级经济师考试的专业科目,考生可根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专业类别报考。目前,该科目设置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税收、金融、农业经济、保险、运输经济、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和知识产权等10个专业方向。
每个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均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注重考察考生在专业领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
工商管理:涉及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等知识点。
金融:涵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投资理财等内容。
知识产权:涉及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三种形式,具体分值分布如下:
《经济基础知识》:单选题70道(每题1分),多选题35道(每题2分),总分140分。
《专业知识与实务》:单选题60道(每题1分),多选题20道(每题2分),案例分析题20道(每题2分),总分140分。
考试时间及合格标准
中级经济师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1月举行,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个科目。每科的合格标准为84分(满分140分的60%)。考生需合理规划备考时间,提高答题准确率,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备考建议
1. 系统学习:根据考试大纲,系统学习《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的相关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2. 真题训练:通过历年真题训练,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提高应试能力。
3. 重点突破: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尤其是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总之,中级经济师考试虽然内容广泛,但只要考生能够合理规划备考时间,系统学习,注重实务应用,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中级经济师资格证书。